1954-1979年 历经浩劫 进入新时期
-
1954年
1954年,医院外科不断发展。外科率先在北京市开展心脏外科及体外循环手术 。50年代初期,医院外科就建立了泌尿外科小组,在吴阶平教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很多复杂的检查和手术。同仁医院的普外科被市卫生局确定为全北京市重点建设和发展的科室。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
已有 311 人浏览
-
醫院更名爲“北京市同仁醫院”
-
1956年
1956年2月,卫生部为了培养我国自己的神經外科医生,决定在同仁医院建立较大规模的神外病区,将北医的神經外科组迁至我院,设病床70余张。特聘苏联基辅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长阿鲁秋诺夫教授与我国脑外科先驱赵以诚教授共同担任这项工作。神經外科不仅开展手术,而且还培养了一批人才。享誉世…
已有 431 人浏览
-
1956年
衛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微生物學家湯飛凡教授和我院眼科張曉樓教授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分離出沙眼衣原體。這是中國醫學界的一個重大發現,也是世界防盲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不僅填補了國際微生物學領域的一個空白,更是沙眼患者的福音。
已有 332 人浏览
-
1958年
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成立。設有解剖、生理、生化、組織化學和微生物5個研究室,所長是中國耳科學鼻祖、著名耳鼻咽喉科專家劉瑞華教授。他系統收集制作解剖標本,繪制出我國第一部《耳鼻咽喉科解剖圖譜》,享譽國內外。撰寫的《耳科學》爲中國人編著的第一部耳科專業參考書。
已有 379 人浏览
-
1959年7月
-
1960年
-
1960年
-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醫院更名爲“北京市工農兵醫院”
-
1968年
我院派出兩名醫生參加中國首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醫院還派出24人赴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幾內亞、利比亞、剛果、布基納法索等第三世界國家,執行援外醫療任務。很多醫療隊員都受到當地人民的贊揚,獲得國家元首授予的獎章。
已有 417 人浏览
-
1968年
縱觀同仁醫院百余年的發展曆史,無論時代風雲如何變化,客觀條件如何艱難,同仁醫院的大門不曾關閉過一天。全院職工懷著對工作的熱情,堅守崗位,使日常的醫療工作得以繼續進行。
已有 280 人浏览
-
1971年
医院麻醉科与北京市结研所针麻组合作,开展世界首例针刺麻醉胸部手术获得成功。1976年医院的工作总结中提到,“共做针麻手术2112例,占总手术量的38.6%,婦産科仍属最高,达91%。针麻病种由75年的19种扩大到22种。”
已有 281 人浏览
-
1976年
-
1976年
10月7日淩晨,中國曆史新的一天。這一天標志著十年浩劫的結束。這一天開始,粉碎四人幫的消息自上而下傳達至全體黨員和普通民衆。遵照黨中央關于“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恢複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醫院在治理整頓中發展,各項工作再次逐步走上正軌。
已有 450 人浏览